解放眼睛、知識累積,就在非靡靡芝音!
這本原文書名為:The Price of Life :In Search of What We’re Worth And Who Decides 的書籍是 2024 年出版。
作者是一位媒體工作者,當初純粹是想了解富有的慈善家認為拯救一條性命的價格是多少?結果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又不得不正視「所有國家都在進行人命價格的成本效益分析」這件事,因而誕生出本書內容。
此書於 2024 年出版,原文書名是:The Afterlife of Data: What Happens to Your Information When You Die and Why You Should Care。
從中文書名的副標題就可以輕易了解,內容談得是現代人去跟上帝喝咖啡之際,留在網路上的數位資料該怎麼處理?又誰說了算?
看到資深媒體人陳家詡筆下,回顧台灣諸多攸關公共安全的團體訴訟事件,感觸良多。
台灣僅有鳳毛麟角的企業家願意挺身負責,大多數都是惡劣至極的壞胚子!(真的是又氣又無奈!😡)
作者所撰寫的內容著重在演算法如何扼殺了消費者的文化品味,而我也在此書內容中赫然發現,原來年輕時候的自己從事電台 DJ 工作,也是書裡定義的「策展人」(頓時覺得自己的那段歲月鑲著金邊⋯⋯😄)
本書原於 2023 年出版,其原文書名是:All the Houses I’ve Ever Lived In : Finding Home in a System that Fails Us。
在傳播界任職的作者,居然在 25 年內搬過 20 多次家~我真的好難想像!😝
由兩位記者出身的作者們所撰寫的此書,在 2020 年出版,原文書名為:Unacceptable: Privilege, Deceit, and the Making of the College Admissions Scandal。
財富與特權一定畫上等號?看過本書的你,心中必自有定論。
這本書原於 2023 年出版,原文書名為:Technofeudalism: What Killed Capitalism。作者 YANIS VAROUFAKIS 是一位政治經濟學家,也曾擔任希臘的財政部長。
看完此書之後, 我才發現原來芸芸眾生如你我,均是作者口中的「雲端佃農」( cloud serf ),為著 Meta、Amazon⋯⋯等無數「雲端資本家」(cloudalist)無償奉獻,不但壯大了他們,也犧牲了自己。
而目前世界兩大強權—美國和中國的新冷戰,也因為作者所稱的「科技封建主義」(technofeudalism)而如火如荼的展開。同時在可預見的未來,競爭會更加白熱化。
他在書中明確指出,「遊戲化」是一件重視外在獎勵,而忽略內在動機的事情。無論把它套用在員工工作或學校教育上,都不能視為一種正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