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取自網路 |
本書原於 2023 年出版,其原文書名是:All the Houses I’ve Ever Lived In : Finding Home in a System that Fails Us。
在傳播界任職的作者,居然在 25 年內搬過 20 多次家~我真的好難想像!😝
糟糕的居住環境
身為多次遷徙的租屋族,作者歷經各種不同糟糕程度的居住環境。
她不但曾經住過牆壁薄如紙的公宅(所以聽得到隔壁鄰居跟她看同一部連續劇的主題曲,只是慢半秒,有 Echo 的感覺 😏);也曾在汽車展示場樓上住宿過(屋內滿是電線和銅水管,還得小心地板有洞,一不小心就會跌入一樓的展示間);就連黑心房東將發黴房屋租給她,她也曾忍氣吞聲、頻繁出現胸悶情況的住了一段時日。
看到作者的描述,不禁感歎台灣也有不少良心被狗吃的房東,硬是在狹小空間中弄出奇葩格局。不是廚具與馬桶只隔著一張布簾,要不就是床旁擺冰箱⋯⋯,令旁人看得也只能直搖頭。
仕紳化(gentrification)是嚴峻課題
我發現近年不少談到房地產相關議題的國外書籍,都會提到仕紳化(gentrification)這個名詞,而且視之為加劇居住不平等的嚴峻課題。
所謂的仕紳化,簡單來說就是富豪化,最常見是建商針對老舊社區以都市更新或社區改造為名,建造起嶄新又華麗的新建築,引進連鎖商場以活絡經濟,吸引資金雄厚者入住,結果反而造成附近的租金暴漲或是房價高度上揚,讓原本居住此地的人再也回不來,被排擠到都市邊緣。
想當然爾,因此而被連累的族群必定是經濟能力不佳的人,要不就是社會底層的有色人種、非白人族裔。如此惡性循環下,依舊是有錢有權有勢者,佔盡了優勢。
租客面試
本書中還提到作者在合租網站上的經歷。
由於英國租屋市場的租金昂貴,造成許多人租不起房子,只好退而求其次與他人合租,以減輕負擔,但必須通過合租網站的租客面試。
這表示現代人除了令人戰戰兢兢的工作面試之外, 還得花費心神去應付租客/室友面試,要不就沒自身的落腳之處,這人生也太難了吧?!😖
是不是擁有一個自己的家,是全世界人類的普世價值呢?而租屋就一定是差勁的選擇嗎?也許很值得深思。
➡ 歡迎收聽 《非靡靡芝音》 Podca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