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取自網路 |
1988 年在台灣國語歌壇初試啼聲的張雨生,以「我的未來不是夢」一曲爆紅。
如果以開頭的兩段歌詞來形容移工的處境和心境,會不會覺得很貼切?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移工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你可有想過台灣多需要移工(也就是外籍勞工)?舉凡建地工人、醫院看護、修剪樹木、餐廳助手⋯⋯,都有著他們的身影。
在缺工潮嚴重的現今環境下,沒有移工,很多人的生活或工作都會停擺。
在新聞上看到「非法外勞」一詞,不自覺地認為他們作出了罪大惡極的事?
其實並沒有,他們大多數只是想要找到賺更多錢的工作,多存一點錢寄回老家而已。
坦白說,在未看此書內容之前,我還真不知道這四個字在沉重的指控底下只是純然簡單的理由。
生命歷練不對等
作者羅漪文老師出生於越南西貢,所以會說越南語。讀研究所時,在給外籍勞工閱讀的報紙《四方報》裡當志工,後來因緣際會參加「司法通譯協會」的課程,拿到修課證書。之後就有機會發揮她的雙語專長,在移民署執法人員和移工之間成為溝通的橋樑。
我很敬佩羅老師的覺察。她寫道:很多台灣的年輕人,其生命的深度,根本應付不了特殊情況。當執法人員與外勞的生命歷練不對等,在特定的處境下,容易釀成悲劇。
曾有一名年輕警察追捕逃跑外勞,只因為對方抵抗,警察驚慌失措,連開了九槍將人打死。
要不就是外勞看到警察來了,奮不顧身的爬上樓跳到隔壁房子、踩破人家的雨遮,超級危險的。
羅老師也在大學殿堂裡授課,她曾感慨自己的學生 20 歲出頭,成天在教室內滑手機,過著幸福安逸、衣食無缺的生活,與為了「生存」而必須飄洋過海、付出勞力及血汗的同齡移工相比,實在有著天壤之別。也讓她在堅守司法通譯必須保持中立的原則之下,隱隱心生對他們的憐惜。
擁有權力的溫柔
我另外還很佩服的是,羅老師在書中提到,台灣司法通譯協會創辦人陳允萍老師曾經說過:每一次通譯常常是某一位在台灣的異鄉人正在受苦。
我真心覺得,擁有權力的人展現出溫柔而非傲慢,實在非常難得!
而願意在書中將這句話記上一筆的羅老師,必定也是位心思細膩、柔軟的人,否則她也不會在書中承認,為了保持專業,要費力關閉自己的纖細敏感了⋯⋯。
相信大家看過這本書之後,應該會很感恩知足吧?畢竟,我們台灣人眼中的「鬼島」,居然是移工們心中的美玉之島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