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6

EP 095. 《雲端亡魂:往生者的數位個資與AI時代的生命思考》讀後心得

 

EP 095. 《雲端亡魂:往生者的數位個資與AI時代的生命思考》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此書於 2024 年出版,原文書名是:The Afterlife of Data: What Happens to Your Information When You Die and Why You Should Care。

從中文書名的副標題就可以輕易了解,內容談得是現代人去跟上帝喝咖啡之際,留在網路上的數位資料該怎麼處理?又誰說了算?

不願一鍵刪除


其實一開始看到書名的想法是:如果走得人是我,資料刪掉不就得了!(多無謂灑脫呀!😌)

後來看見書裡內容提及有位十幾歲的年輕人在 XBox 的電玩遊戲中找回與已往生父親的親密回憶;還有 2020 年時、尚未改名為X的 Twitter 宣佈要移除閒置超過六個月的帳號被使用者怒噴⋯⋯,這才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人在意網路資料的留存。

可是,你我的數位足跡都掌握在科技巨頭的手中,而這些無窮無盡的資料,又該由誰決定哪些要留?哪些該刪?誰能保證永遠可被讀取?(先不提可能因天災受損,倒是人為的檔案格式說變就變,要如何企求後世子孫或人類能看/聽到?)

想到這些問題就頭痛⋯⋯😱(幸好我不是要提出解答的那個人)

數位身後產業商機無窮?


如果有一款應用程式,可以將你已過世的伴侶/家人/朋友的數位足跡當基礎,生產出聊天機器人,擁有他/她的面孔及思考模式,用他/她的聲音和你對話及互動,你會不會買單?

坦白說,我第一個浮現腦海的人是 2020 年痛失愛妻劉真的辛龍,第二個則是 2021 年失去獨生女的包小柏。

尤其現在 AI 當道,我個人認為一定有科技公司大大看好「數位身後產業」。但仔細思量,這應該算是利用生者對亡者的思念,進行斂財消費吧!

但我相信有人會如同包小柏所說的,此種失去親人的痛,他本來就沒有想要走出來。

所以即使旁人認為此舉對身心靈不健康、不恰當,仍有人願意沉溺其中,想必未來定是商機無窮(有點感嘆⋯⋯😔)。

線上資料有多少史料價值?


想到社群媒體的線上資料,不知有沒有人和我初始的想法相同—這到底有多少價值?

結果,作者在書中有提出他的解釋。他認為科技業所累積的資料,有潛力大幅改善未來人類對過去及前人的理解。也就是說,這些線上資料訴說著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及數位社會誕生的故事,正成為數位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如果不要讓科技公司拿走一切,那要怎麼拿回雲端亡魂的控制權,就是作者想在本書中提醒讀者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