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
2022 年出版的本書,其原文書名是:The Lonely Hunter。作者是一位曾說出「我會永遠一個人」,然後被眾多親友反駁、安慰的單身女子。
單身不等於寂寞
作者說,在世俗的眼光裡,單身和寂寞被當成同義詞,但她萬萬不認同。因為她自身的生活充滿多采多姿的快樂小事,不懂為什麼有伴的人很排斥「永遠一個人」這件事。
而且人們也常認為寂寞會導致憂鬱,似乎是單身者的一種缺陷,總認為以情侶為中心的世界就沒有半點問題。但這根深蒂固的觀念是真的嗎?已婚者就萬事如意了嗎?(請大家摸著良心、捫心自問⋯⋯😜)
而且經由她的說明我才知道,在 2017 年,英國有個考克斯孤寂研究委員會(Jo Cox Commission on Loneliness)宣布寂寞是一種流行病。2018 年,時任英國首相的 Theresa May 還指派了寂寞部長(U.K. Appoints a Minister for Loneliness)。實在是太有趣了!😁
單身者自私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種觀點:「單身者是自私的,因為他們不懂得愛別人,只愛自己。」
可是在書中,作者引用 DePaulo 2016/02/08 在 The Washington Post 發表的一篇文章:Everything you think you know about single people is wrong 說明,其實單身者「照顧、幫忙、探望、聯絡父母和手足」的機率,遠高過已婚人士。
另外在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這期刊中的一篇文章:
Re-Examining the Case for Marriage: Union Formation and Changes in Well-Being 也認為,婚姻經常使人變得比較封閉孤立,而父母生病需要照顧時,站出來的通常是單身子女。
Re-Examining the Case for Marriage: Union Formation and Changes in Well-Being 也認為,婚姻經常使人變得比較封閉孤立,而父母生病需要照顧時,站出來的通常是單身子女。
我相信作者沒有要引戰的意思,畢竟一種米養百種人,無論未婚已婚,無私或自私的人所在多有。不過有人曾提出一個論點,如果單身者真的更加關心家族或社會,那是不是應該被視為社會棟樑?是不是稅賦可以少繳一點?(哈哈!我個人是想說,沒有婚假可請、沒有育兒津貼可拿,可不可以來個單身假、請領一筆自我放逐基金?😆)
有價值的是人生本身
書中詳述了作者親自使用交友軟體後,去跟每個人見面或交往的過程;無論是沒感覺或厭惡或心碎,她都誠實的面對,也有不少的體悟。
最後她得出的結論是:有價值的是我的人生本身,而不是設法讓別人肯定它有價值。
她也不斷在思索,自己真的想談戀愛嗎?還是「尋找伴侶」這件事只是自己想到最能代表人生滿足、安穩、有價值的定義?如果不按照世俗的眼光去追尋,真的就錯了嗎?如果法律對單身者更友善、更平等,那麼「人要結婚才有價值」的觀念是不是就能被打破?戀愛是不是就能變成一種更快樂的冒險?
當那一天來臨,或許也是單身者能理直氣壯地說「我會永遠一個人」這句話的時候。
祝福大家能從本書中收穫滿滿!
➡ 歡迎收聽 《非靡靡芝音》 Podca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