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EP 092. 《從空氣殺人事件談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團訟案例的教訓與省思》讀後心得

 

EP 092. 《從空氣殺人事件談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團訟案例的教訓與省思》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看到資深媒體人陳家詡筆下,回顧台灣諸多攸關公共安全的團體訴訟事件,感觸良多。

台灣僅有鳳毛麟角的企業家願意挺身負責,大多數都是惡劣至極的壞胚子!(真的是又氣又無奈!😡)

你還記得多少?

書封上有一段話道出作者的想法:「臺灣消費者都是善良並健忘,寧可矇上雙眼和期望相信各式不幸事件不會發生在自己或周圍的人身上⋯⋯有些事件還是必須靠大家的力量記取並監督業者改進,才能讓企業和消費者都能雙贏共好。」

歷年來知名的這一些公共安全事件,你還記得多少?

  • 2007 「亞力山大」健身俱樂部倒閉
  • 2011 塑化劑案
  • 2013 胖達人團訟案
  • 2014 頂新黑心油案
  • 2014 李長榮化工高雄氣爆案
  • 2015 八仙樂園塵燃案
  • 2016 臺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案
  • 2020 臺中盛唐中醫診所中毒事件
書中還有更多的案例,不只以上這幾件。(細想這幾件所波及的人、所造成的身體與心靈的傷害,就夠嚇人的了!😞)


天壤之別的處理態度


細看作者幫大家梳理的眾多公安事件來龍去脈,只能說,企業間天壤之別的處理態度,真的很令人感嘆。

李長榮化工董事長李謀偉,在氣爆後第一時間就表達賠償意願,而且是動用他的私人財產,而非以企業名義出資。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走在司法程序的判決之前,先讓傷者的治療費用有著落,不讓他們在治療期間還承擔龐大的經濟壓力。

事後調查其責任歸屬其實不只李長榮化工一家公司,但這家公司非常積極的協助氣爆案受害者,李董事長甚至還成立了「高雄市關懷氣爆受難者社會福利基金會」,持續幫助這群人生已被改變的人。

由於他們的實質金錢及誠意道歉,於 2015 年與 32 名罹難者家屬全數達成和解,算是比較圓滿的團訟賠償案件。

但反觀八仙樂園塵燃案的受害者,就沒這麼幸運了。

「八仙樂園」屬於萬海航運集團家族私人企業,事發後律師團對受害者及家屬的許多賠償細項進行「逐條攻防」,明白顯示不想負責任,只想拖延訴訟進度,讓許多受害者退出團體訴訟案。看到書中所寫內容,其對於受害者及家屬的折磨,實在很想一掬同情之淚。😭

2020 年,由兩位資深媒體人蕭介雲、謝幸恩共同出版的「萬海陳家政法商現形記— 八仙塵燃五週年紀實」一書中,就有寫到此案所有的重點和財團的真面目,但是又何奈,檢察官對八仙董事長陳柏廷、總經理陳慧穎及行銷總監林玉芬全數不起訴。

團體訴訟這一條路


在國外,許多律師擅長打團體訴訟,真的能夠讓無良企業付出慘痛代價;反觀台灣的消費者,卻無福消受。😔

就如作者所說的,不但事件處理程序時間冗長,令人身心俱疲,而且法律常搞文字遊戲和成為某些權貴的特權,嚴重忽視消費者權益。

那是不是個別送件而非團訟,其訴求會比較容易被法官接受呢?本書推薦人呂秋遠律師在接受作者訪談時拋出這樣的議題,也許值得大眾深思。

祝福大家能從本書中收穫滿滿!

EP 092. 可以善良但不要健忘--介紹《從空氣殺人事件談起》


➡ 歡迎收聽 《非靡靡芝音》 Podca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