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眼睛、知識累積,就在非靡靡芝音!
這本原文書名為:The Price of Life :In Search of What We’re Worth And Who Decides 的書籍是 2024 年出版。
作者是一位媒體工作者,當初純粹是想了解富有的慈善家認為拯救一條性命的價格是多少?結果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又不得不正視「所有國家都在進行人命價格的成本效益分析」這件事,因而誕生出本書內容。
很久之前就看過李雪雯小姐在醫療保健及投資理財兩方面的文章,尤其是《「我是有錢人」迷思》系列。而根據我的調查,迷思 1 居然是在 2004/09 就下筆了~直到現在!(欸~我是「居然」人 😜)可見得她多麼勤於筆耕。
此書於 2024 年出版,原文書名是:The Afterlife of Data: What Happens to Your Information When You Die and Why You Should Care。
從中文書名的副標題就可以輕易了解,內容談得是現代人去跟上帝喝咖啡之際,留在網路上的數位資料該怎麼處理?又誰說了算?
看到書本折口上蘇藥師的簡歷,才第一次知道居家安寧也有專責藥師。(想來就汗顏⋯⋯,知道有專責醫師、護理師,為什麼就沒有想到藥師?😅)
你很常逛藥妝店嗎?如果進到藥妝店,面對琳瑯滿目的健康/保健食品,你會選擇哪一種?會不會擔心買錯了、買貴了、買到不適合的?
本書作者蘇柏名藥師,在書中可就提醒大家,面對身體還未發生疾病、但需保健的部分狀況,該怎麼選購相關產品,又該怎麼吃。
這本書的作者群是韓國延世大學心理學系的諸位專家,他們集聚二十多年來的相關研究,告訴讀者們我們常常「拖延」的原因在哪裡?而且明確表示,拖延並不是懶惰,而是一種需要改變的習慣。
看到資深媒體人陳家詡筆下,回顧台灣諸多攸關公共安全的團體訴訟事件,感觸良多。
台灣僅有鳳毛麟角的企業家願意挺身負責,大多數都是惡劣至極的壞胚子!(真的是又氣又無奈!😡)
在錄製小花絮時,最令我動容的片段,是鄒小姐提起家人們對她的支持。
由於節目 EP 091 會訪問前電視主播鄒倩琳介紹她的新書《假面笑容:主播誤入直銷的真實告白》,所以想在這一集的特別集節目當中,談談我過去分別在兩家直銷公司任職的經驗。
作者所撰寫的內容著重在演算法如何扼殺了消費者的文化品味,而我也在此書內容中赫然發現,原來年輕時候的自己從事電台 DJ 工作,也是書裡定義的「策展人」(頓時覺得自己的那段歲月鑲著金邊⋯⋯😄)
這本集結世界眾多科學家研究 2019 年年末爆發的 COVID-19 疫情始末的書,其原文書名是:Breathless: The Scientific Race to Defeat a Deadly Virus,2022 年出版。中文版有收錄作者於 2023/07/30 刊載於雜誌所寫的後記。
本書我還沒看完第二章就深自覺得:唉~~世界上有那麼多願意無私奉獻及研究的科學家真好!😭
這本原文書名為:Data Is Everybody’s Business: The Fundamentals of Data Monetization 的書籍,是在 2023 年出版。
本書作者群是集結了 MIT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的多年研究精華,提醒在組織中工作的領導者及員工們,不要忽視資料的力量,而且資料是所有人的事!
老實說,我很佩服何安蒔顧問在轉換工作跑道時,決定自行創業。畢竟,那可能是一條惶惶不可終日的路。
翻閱這本書之後,才發現有好多收納的原則是我過去沒有接觸過,也想像不到的。
例如:時機未到,不一定非得要整理;沒有適合所有人的整理方案;規劃空間的邏輯不是「要把這個家具搬到哪裡?」而是「要賦予這些空間什麼功能?這些功能要配什麼樣的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