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3

EP 013.《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寫給肩負照護父母及養育子女雙重責任,每日辛苦生活的你》讀後心得

《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寫給肩負照護父母及養育子女雙重責任,每日辛苦生活的你》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本書作者是位韓國心理師,原文的英文書名是:We are family but we are stranger,2022 年出版。

初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就很好奇內容到底在說些什麼?雖然出版社無法推薦受訪來賓,但還是決定用口述的方式來介紹這本書腰上註明是寫給三明治族群的書。

是的!所謂的三明治族群,就是指上有長輩需要奉養、下有子女需要照顧的群體。

不過我個人認為,不是三明治族群也適合閱讀,尤其是 50 歲以上的人。因為這群人的父母,都已經是官方認定的 65 歲以上老人,不論是在自己的心境或與長輩的實際相處上,一定或多或少遇到書中所敘述的問題。

第二次的青春期

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將老年人的「座標」定位在第二次的青春期。

作者認為人到 60 歲之後,腦神經細胞會減少到只有十多歲青春期大腦的水準,所以長輩的認知能力低下,容易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活脫脫就像父母親很難掌控的青春期子女。

這讓我聯想到,很多人都說老小、老小,對待老年人就要像對待小孩一樣,因為他們變得更需要別人的關心和注意,原來在醫學上還真有相關研究呢!

此時身為子女的我們,可能更要懂得洞察老人家的矛盾心態,因為他們可能一方面不希望打擾子女的生活作息,但另一方面又希望子女能常來探望他們。是不是真的很像青春期的孩子,表面上會拒絕或反抗任何事情,但心裡卻又依賴著別人?

適當的責任分配

之前曾聽過知名作家張曼娟接受訪問時表示,她現在跟外傭共同照顧患有思覺失調症的 90 多歲父親及有認知症(俗稱失智症)的 80 多歲母親。至於人在台灣的親手足,卻沒有幫忙分擔重任。

哎~我是真心覺得這樣的照顧者非常辛苦!

在書中,作者提到,扶養長輩的角色其實不分兒子或女兒,而且無論是長輩的正面回饋或是兄弟姐妹的支持或鼓勵,都是讓照顧者能繼續支撐下去的最大動力。

由於我自己也有類似的體驗,所以相當贊同作者的觀點,也不免對台灣現在的少子化情況捏一把冷汗!

畢竟,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等到現在的中堅分子也成為必須被奉養的一代時,他們的處境又會是如何呢?

試著與失落和解

作者在書中說到,在老年人口中,憂鬱症是最普遍見到的精神疾病,它會降低長者對生活的滿意度,而解套的方式是要試著跟失落和解。

這是因為老年人可能在短時間內一次經驗過太多失落,譬如說因為退休而沒有現金收入;可能面臨伴侶健康衰退或死亡;由於身體機能喪失、衰老而健康堪虞⋯⋯等等。

如果長輩能對認定的自我有正面態度,就比較能接納老年版的自己。

例如想著:「過去的我,得到家人充分的愛」、「我愛我的家人」、「過去的我,是比任何人都願意為家人犧牲的人」。只要不自我懷疑、不讓自尊心低落,並建立正向的自我形象,就能幫助老人家不受到憂鬱症的侵襲。

結論

這本書真的很適合家中長輩已邁入老齡化的人來看,相信可以更了解老人家的心理,並且能更圓融的去處理他們的情緒、與他們相處,降低彼此之間的矛盾和痛苦。

祝福大家能從本書中收穫滿滿!

EP 013. 直球對決父母的老去--介紹《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


➡ 歡迎收聽 《非靡靡芝音》 Podca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