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2

EP 073. 《停損的勝算:世界撲克冠軍教你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贏更多》讀後心得


EP 072. 《停損的勝算:世界撲克冠軍教你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贏更多》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這本書的原文書名為:Quit: The Power of Knowing When to Walk Away,2022 年出版。作者 Annie Duke 是一位競賽成績非常優秀的職業撲克女性玩家,不但精於做決策,也持續研究這項議題。

她在書中告訴大家,做事情擁有目標且全力以赴,是舉世皆曰正確、積極的價值觀,但卻不一定全然無誤。衡量「預期價值」後決定放棄,不見得會是輸家。

例如:馬拉松選手跑到骨折還不放棄(我看到這文字敘述就嚇得花容失色 😱),你認為這是正確的決定嗎?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書中講到放棄的最佳例子是攀登聖母峰。

有豐富登山經驗的老手們都知道設定「折返時間」的重要性。因為即使你做了多年的準備、擁有不少的資歷、耗費許多心血及金錢,只要折返時間一到,即使攻頂目標在即,也一定要迅速回頭,絕不猶豫。

這是因為如果你不在當下放棄,就會不停的耗損自己,最後就會是一場悲劇。

在聖母峰上,下山途中喪命的人數是上山的八倍!

這真的應驗了一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你還活著,在天時地利人和下,還是有攻頂的可能性;但你若小命不保,就啥也不用說了。😖

最佳的放棄條件


作者在書中具體指出最佳的放棄條件包含兩個項目:一個日期與一個狀態。

例如:如果沒有在取得博士學位的四年(日期)之內,拿到終身職位(狀態),就放棄;如果沒有在下一次(日期)的業務會議中確定對方的主管有一起來開會(狀態),就放棄。

會如此做的原因,是避免我們身為人類不免受到前景理論、沉沒成本、稟賦效應⋯⋯等非理性行為的影響,不斷地加碼付出、越陷越深,造成了馬拉松選手即使骨折了都還堅持繼續跑步,最終必須長期復健而錯失參加更重大比賽、締造更優異成績的窘境。

重新定義「失敗」及「浪費」


作者在書中的末章,特別提醒讀者,應該將失敗及浪費重新定義。

如果放棄一個不再值得努力的目標,那不叫失敗。

給一個不再值得的目標多投入一分鐘、一塊錢、一滴心血,才是真正的浪費。

這對我而言,是最當頭棒喝的觀念翻轉,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樣的想法?

➡ 歡迎收聽 《非靡靡芝音》 Podca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