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取自網路 |
這本書的原文書名是:When It Is Darkest: Why People Die By Suicide And What We Can Do To Help ,2021 年出版。
作者在自殺研究和預防領域工作了 25 年,而且本身也經歷了摯友及指導教授自殺身亡的情形,還曾經接受心理諮商師的輔導。
由他提供在學術界多年耕耘及有切身之痛的個人經驗所寫成的書中內容,相信能幫助讀者們理解這群身處自殺危機的人的心境,以及學會如何幫助他們。
被困住,所以想結束痛苦
看到中文書名的時候,我有點詫異—想死與想結束痛苦,原來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如果有別的方式能結束痛苦,他們也不一定想死。但難就難在,相當多企圖自殺的人感覺到人生「被困住」,對這世界的人、事、物,沒有任何希望,也沒有任何期待,最後只能自尋短見。
老實說,我年輕失業的時候也曾經灰心喪志,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法賺錢供養父母,而擁有不好的念頭。可是只要我一想到做傻事的後果,年邁的雙親會如何的悲傷、心碎,自己就會淚流不止,當然錯誤的想法也就此打住。
作者在書中有提到,你的一個微笑其實可以拯救想離開世界的人的性命。因為在作者訪談的對象中,真的有許多人提到,原本已經打算要付諸行動,但因為看到了一個人的微笑,或是感受到一個人的關心,就打消了念頭。
可以直接詢問對方「是否想自殺」
作者在經歷了好友的自殺之後,感覺非常懊悔,因為那時他並沒有直接了當的詢問對方「是否想自殺?」也導致他午夜夢迴之際,不斷地問自己,如果當初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好友是不是還活在這世上?
而這也是作者在書中建議大家的,如果真的發現對方不對勁,一定要勇敢開口直接詢問。只要對方也願意回應,就可以仔細傾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關心;同時也可以積極聯繫相關單位介入幫忙。絕對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詢問,而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別忘記自殺者遺族
我總覺得在談到自殺相關議題時,千萬別忘記自殺者遺族—畢竟他們也是人,其內心所湧現的哀傷、懊悔、痛苦,絕對不在話下,同時也永遠影響及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自己過去曾看過類似的書籍,印象很深刻的是,即使事件過去了多年之後,自殺者遺族仍常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快樂和開心—不應該出國玩樂、不應該慶生聚餐、不應該笑臉迎人⋯⋯。
這實在很令人心疼啊!所以作者在書中不忘提醒讀者,請用傾聽和陪伴支持自殺者遺族,也可以鼓勵他們加入相關團體,釋放自己的罪惡感或內疚感。
畢竟逝者已矣,生者更要好好活在當下,不是嗎?
➡ 歡迎收聽 《非靡靡芝音》 Podca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