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取自網路 |
本書原於 1985 年出版,原文書名為:The Lives of Lee Miller,作者是 Lee Miller 的兒子 Antony Penrose;片名為< Lee>、由 Kate Winslet 主演的電影則是 2025 年 5 月在台灣上映。
如果你/妳跟 Lee Miller 一樣,帥氣非凡/美若天仙到成為時尚雜誌《Vogue》的模特兒,可以穿金戴銀、遊戲人間,會願意為了自己的興趣—攝影而放棄一切,並在戰時成為戰地記者嗎?
老實說,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勇敢忠於自我
此書主角 Lee Miller 從小就不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被退學無數次,後來被送往巴黎求學。長大後,因緣際會成為模特兒,也拍過電影。在工作生涯出現轉折時,宣告「寧願拍攝照片,而不是成為一張照片」,因此選擇了攝影為她的飯碗。
讓我心生佩服的是,在書中寫到:Lee 在二戰期間,很想為大家做點事。她認為「為一本給上流菁英讀的雜誌拍些漂亮衣服的照片,感覺很虛偽。 」
所以當她終於能進入第一線拍照、成為戰地記者之後,就努力的將她所看到的景況以照片及文字,在英國版《Vogue》上呈現於世人面前。
永遠的遺憾
電影中,有一段劇情是敘述 Lee 辛辛苦苦拍攝的集中營照片,沒有一張被刊登於雜誌上。氣憤不已的她跑到雜誌社,歇斯底里地將原版底片剪碎。
此時經秘書通報、慌慌張張跑進來的主編 Audrey Withers 告訴 Lee,長官認為這些照片沒有人會相信,而且會帶給人不安,所以沒能登上版面,但她寄給了美國《Vogue》。
也幸好 Audrey Withers 有做這樣明快的處理,美國《Vogue》於 1945 年 6 月刊登了這些照片,標題為”Believe it“。
電影結尾的字幕有打出:Audrey Withers 終身遺憾當時未能刊登那些照片,而 Lee Miller 是一位偉大的戰地記者,其拍攝的集中營照片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大屠殺照片之一。
沒讓兒子知道
Lee 在 40 歲時生下了兒子 Antony,但與他的關係並不親密。所有自己在年輕時候的風光和成就,都沒有透露給兒子知道。是她過世之後,Antony 在閣樓中發現母親大量的底片、照片和手稿,才知曉 Lee 的過往,也才有了這本書的誕生。
也因為這本書和這部電影,讓我了解 Lee Miller 這位傳奇性的人物。也再次讓我深思,一個從光鮮亮麗的舞台謝幕,心甘情願冒著生命危險、將史實揭露在大眾眼前的人,其心態是如何地不凡?又有幾個人能做到?
祝福大家能從本書中收穫滿滿!
➡ 歡迎收聽 《非靡靡芝音》 Podca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