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7

EP 038. 《妄想的力量:迷信、儀式感與過度樂觀的非理性心理學》讀後心得

 

EP 038. 《妄想的力量:迷信、儀式感與過度樂觀的非理性心理學》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此書是 2022 年出版,原文書名為:The Uses of Delusion: Why It’s Not Always Rational to Be Rational。作者是一位行為科學家,專門研究迷信心理學及非理性行為。

妄想有時是有益的


我個人認為,「妄想」這個詞在中文裡具有貶意。但在本書中作者提到,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將妄想定義為:「雖有足以反駁的證據,但還是無法改變的固著信念」,其實指得就是人類不理性的想法,進而驅動某些行為。        

譬如有些人無視美國太空總署從太空中拍攝地球的照片及影片,堅持認為地球是平的而非圓的。

雖然作者是一位相信邏輯和證據的理性主義者,但他並不反對人們抱有妄想,也就是可以擁有迷信和不理性的一面,因為有時這有利於人們調適心理,讓生活變得更好。


還在我身邊


最常見也最讓人心碎的妄想就是:暫時無法面對失去親友的悲痛,常覺得逝者還在我身邊。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過一本書《一千個日子與一杯茶: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克服悲傷的故事》,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的作者,在先生過世之後,常於想起他之際看見白色羽毛掉落,讓她相信先生還在身邊,只是肉眼無法看見。

這樣的妄想有助於改善心理壓力,讓人們可以慢慢從傷痛走出來,就是本書作者認同之處。

不可少的儀式感


過去我就知曉諸多運動員在比賽之前都有屬於自己的儀式感,但總認為那是一種無端的迷信。看過本書後才了解,其實那能帶給他們安心、掌控的感覺,能增強贏得比賽的信念。

畢竟,運動員想在競賽中獲勝,除了自身的技術必須高超之外,其面對強大壓力時的心理素質也相當重要,不是嗎?

所以前網球名將 Serena Jameka Williams(小威廉絲)會習慣在第一次發球前就精準拍球五次;美式橄欖球球員 Justin Tucker 會在換裝前,將制服、內衣、頭盔和球鞋整齊擺放在置物櫃前方的地板上。

還有些人會習慣帶著護身符應考,或是面試時一定要穿同一件「戰袍」,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這樣的儀式感,讓人們相信自己面對挑戰能攻無不克、迎向勝利,又有誰能說這種妄想不好呢?

結論


本書針對人們的不理性行為進行很多的討論,非常有趣,也讓人大開眼界,很適合大家在閒暇時來閱讀喔!


祝福大家能從本書中收穫滿滿!





➡ 歡迎收聽 《非靡靡芝音》 Podca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