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譬如說:美國這個國家的種族歧視會在姓名當中呈現嗎?父母親希望兒女進入名校,真的有那個價值嗎?如果搬到富裕社區真的可以讓孩子的未來更好嗎?
歧視經濟學
這本書開宗明義第一章,就提到歧視經濟學,也就是最為大眾所熟知、卻又不敢放在嘴邊說的美國人種族歧視。
2020 年 George Floyd 被白人警察單膝跪在脖頸處超過 8 分鐘最後死亡,引發大規模的 BLM (Black Lives Matter)活動。
究竟要如何藉由科學證據得知美國社會是不是有種族歧視呢?經濟學家用了一個隨機實地實驗來證明,也就是利用姓名命名的方式來測試美國雇主會不會回覆應徵者?(因為某些姓名一看就像白人 ,某些則就像黑人)
結果發現,在求職的回覆率上出現很大的種族差異。
更悲慘的是,在虛擬的履歷上,就算是具有高技能的黑人,其所得到的回覆率跟低技能人的黑人幾乎沒有什麼分別。這就表示,如果你身為黑人,就算再努力向上進修,學得更高、更多的技能,也無法改變自己沒有面試機會的命運。
哎~深深感到悲哀!
而這種不正面影響雇主觀感卻又能測得雇主是否有種族歧視的方法,就是經濟學家用嚴謹而科學的方法來獲知結果,希望能對社會產生一些影響力。
名校情結
大家都欣羨頂尖學校的名聲,但是學生真的進入名校、畢業之後,就能夠坐擁財富、提升年所得嗎?
經濟學家想出了利用「出生季節」來觀測學生是否多讀一年書,就會讓未來的年所得增加?答案是正面的。
但如果用上常春藤盟校與上普通州立大學相比,學生多花學費是否真的可以提升年所得?答案卻令人失望,這對個人的未來所得水準並沒有顯著影響。
而經濟學家所用的科學證明是「配對方法」,才能得出學生在 20 年後就讀學校與年所得的因果關係。
孟母三遷有用嗎?
孟母三遷的故事許多人都聽過,但舉家搬遷至富裕社區是不是真的能夠讓孩子的未來更好?現代經濟學家有答案。
他們做了一個實驗,想觀察改變居住社區這件事,會不會讓孩子們能改善他們的學業成就及就業前景。
後來發現,孩子們的年齡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年紀越小,受到搬進富裕地區的正面影響就越大;如果年紀超過 13 歲,由於性格已經開始成型,而且搬家會中斷他們原有的社交和生活方式,反而會有負面影響。
這樣的研究成果,相信是可以推動美國社會變革、消除貧困和所得不均的助力。
結論
這本書當中還有很多其他的經濟學問題,可以讓我們看到經濟學家是如何用科學的方式找出證據,感覺相當有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